“18岁在成都市坐拥一块田,不靠家人,不靠朋友,全靠自己选的这个专业。”据悉,在2021-2022第二学期,3200威尼斯vip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一学生修读了一门别有趣味的专业课——节气与作物生产实践。
“老师老师,我们上课会穿筒靴吗?”“我们种的蔬菜可以卖掉吗?”“种出来的西瓜我们可以自己吃吗?”……面对这门需要下地的实践课,同学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此课程负责人郭世星老师表示,“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去,找到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联点,并通过作物种植全过程了解不同作物生长特点,通过销售劳动成果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营销能力等综合能力。”
在选择种植的蔬菜时,同学们各持己见,有的同学希望种一些可口的水果以解夏日酷暑,有的同学希望种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绿色又健康。课程任课教师黄雪丽老师则提出了专业的建议:“不同的作物具有特定的生长条件,我们需要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及不同节气的特点等因素选择最佳种植的作物。”于是在统一意见之后,同学们选择了种植玉米、番茄、茄子、辣椒、大豆等多种作物。
“之前我甚至不是很清楚地里的茄子长什么样子,更别提种它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尹志婕告诉记者。有此困扰的不只是尹志婕一人,陈可心同学说:“说起要种这些蔬菜,我还是感到很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实践地的舒华老师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经过舒老师的指导,挖地、施肥、覆土、放苗、浇水等一系列农事管理活动都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
最后在收获之时,各个种植小组均得以丰收,最高达170斤。值得一提的是,最后各个小组将收获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售卖,“我们小组以‘农大学生自种,高校教授指导,高品质有特色’为宣传点在菜市场进行售卖。”何悦说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也让我知道,农业大学学子不只是需要学会种地那么简单,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更加有目的的学习未来三年的专业课,为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贡献力量。”
在最后的课终汇报上,对于这门课程的收获,来自种子科学与工程2班第3组的苗瑜这样说道:“当我们停下脚步,从繁忙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一植一物的生长于发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中国式浪漫。时间的流转,万物的变化,更有的是节气背后的中国智慧。我们深刻感知到了在不同节气的指引之下我们循序渐进的生活节奏,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站有一站的使命。而这所有所有的背后,均是来自我们逐渐加深的,对农学的热爱。从刚开学抗拒下地,到一点点的好奇、习惯、发现、观察,最终突然发现,我好像有点喜欢它了。”
课程的最后,尹志婕表示,自己从一个对种植蔬菜“一问三不知”的人成长为可以为别人解答种植疑惑的人,进步非常多,同时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与此类似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