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学院新闻

(华西都市报)3200威尼斯vip教授杨文钰20余年倾心守护“中国粮仓”

时间:2022-07-27  来源:     点击数:

时值七月,暑意盎然。在眉山市仁寿县一块农田里,翠绿的玉米秆已高过人头。两行玉米带之间,一垄垄大豆苗长势正旺。

早在2007年,眉山市便开始引进3200威尼斯vip教授杨文钰的研究团队,在仁寿县建立试验田,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以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

这项技术,也是杨文钰教授带领团队历时二十余年攻关的成果。经过多年探索,这项“四川造”技术已从实验基地逐步走向老百姓的庄稼地里,让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老百姓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

同一片田地里,如何让玉米和大豆从“冤家”变成和睦相处的“邻居”?这项技术大面积推广还面临哪些问题?7月初,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对话到杨文钰教授,听他讲述如何科学搭配玉米与大豆,让它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共同实现丰收。

“最萌身高差”

每亩地可多收大豆100公斤至150公斤

在一片肥沃的农田里,身处其中的物种都会拼命寻找养分、阳光、水分等资源,上演“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玉米与大豆为同季旱粮作物,在地里存在天然的竞争关系,如何让他们和谐生长,是一道“横”在农业科学家面前的难题。

这二十多年来,杨文钰教授和团队一直在思考并探索这个问题。

“2000年开始,我们针对四川盆地丘陵旱地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了‘小麦-玉米-大豆新三熟模式’。”根据四川的实际种植情况,2008年开始,杨文钰将研究的重点聚焦到“玉米-大豆间套作二熟模式”上,也就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如何复合种植呢?“通俗地来说,玉米是3月底4月初播种,大豆是6月上旬播种,二者会共同经历一个生长期,实现2行玉米与2至4行大豆交替复合种植。”杨文钰告诉记者,以前农民种了大豆就种不了玉米,种了玉米就种不了大豆。但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能够实现玉米不减产、能稳产,同时又多收一季大豆,每亩地可多收大豆100公斤至150公斤。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21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已经达到700多万亩,模式已基本成熟。如果按照每亩单产100公斤大豆计算,一年下来,全国将“白捡”7亿多公斤大豆。根据规划,力争今年新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00万亩,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今年年初,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四川将实施31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项目,目前已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将在108个县(市、区)推广。

于是,到了七八月份,在不少田地里都能看到一道特别的风景:绿油油的玉米和大豆整齐地带状排列着,玉米秆高耸挺拔、大豆苗茁壮成长,远远望去,如同一对“最萌身高差”。不仅造型独特,也寄托着这片土地对丰收的期望。

“冤家”变“邻居”

玉米与大豆和谐相处要考虑距离等多重因素

大豆与玉米套种,并不是简单地将两种农作物种在一起。“这里面有大学问。”杨文钰说,要让它们成为和谐相处的“邻居”,要考虑品种、行比配置、密度、施肥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行比配置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杨文钰告诉记者,玉米和大豆是高秆和矮秆的搭配,要尽可能提升玉米的优势、降低大豆的劣势。具体如何搭配,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等条件综合考虑。“2行玉米与3行大豆、4行大豆、5行大豆等进行搭配,我们都实验过。在部分地区,玉米与大豆的最大行比配置可达到2:6,也就是2行玉米搭配6行大豆。”

无论大豆行数如何变化,玉米始终保持着两行不变。这是为何?原来,农作物存在“边行效应”,大田边行上的作物生长发育较内部各行更好。保持两行玉米不变,这样一来,所有玉米都有了边行优势,中下部叶片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这并不意味着,玉米带与玉米带的距离越远越好。杨文钰说,两行玉米与两行玉米的距离在1.6米至2.6米最合适,具体要根据种植的地区来定。

玉米与大豆的距离,也在不断调整。“通过不断筛选与对比,我们发现60厘米的距离最好。”这个距离也在不断适应新的需求。杨文钰补充道:“为了适应机械化操作,黄淮海地区在套种时,最大距离可以达到70厘米。”

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杨文钰和团队成员逐渐找到了玉米与大豆共生的“最佳位置”。

技术走入百姓家

希望建立更多示范样板让农民看到实惠

按照杨文钰教授研究的种植技术,每亩地在保证玉米产量的情况下,可增收大豆100公斤至150公斤。

可当他去全国各地推广这项技术时,经常有农民持怀疑态度。有人直接发问:田地里种了那么多大豆后,玉米咋还不减产呢?

秘密藏在两行玉米中间。杨文钰教授告诉记者,同一块田地,与净种玉米相比,种植了大豆后,玉米的种植面积的确减少了,但数量并没有减少。

“固定两行玉米后,边行优势达到最大化。如果净种玉米,株距在30厘米左右。套种后,玉米的株距控制在15厘米左右,这样,玉米的种植株数并没有减少。同时,还要保证单株施肥量,种植下来,就能保证玉米的产量达到当地平均玉米单产量。”杨文钰介绍,这样不仅玉米的产量守住了,还多出几百斤大豆来。

今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为研究该技术二十余年的资深专家,杨文钰和团队常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深入田间地头,在当地培训、指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态势向好,但这项技术大面积推广,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杨文钰认为,首先,核心技术要本土化,“不同区域有不同需求,行比配置、种植密度、施肥量都有差异,要做到因地制宜。”同时,要考虑耐荫大豆品种和抗除草剂品种的选育,“目前在除草环节,还需要分开对玉米、大豆进行除草。”此外,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还需要研究如何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

“不用担心,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杨文钰教授说,经过多年推广,大家开始逐渐接受这项技术,并采取措施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次宣传推广时,一位种植大户来向他取经。通过交谈,杨文钰知道对方认真琢磨过这项技术。于是,杨文钰现场出题,故意考考他:“这样种的话,可能会遇到以下这些问题,准备怎么解决呢?”对方没有打退堂鼓,把自己琢磨的解决办法一 一讲给杨文钰听。杨文钰回忆说,那天很热,去了好几个地方做技术指导,其实很累了,但那一刻却觉得再累都值了。“就是要有这种精神,遇到问题,就想办法去解决。”

倾心研究二十多年,杨文钰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他说,希望能在全国各地建立更多的示范样板,让农民看到实惠,尽快加入进来,共同实现增产、增收的梦想。

原文链接:https://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220726/179059.shtml

党委办电话:028-86290875  行政办电话:028-86290872  就业办电话:028-86290871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雅公网安备5118010004号  版权说明:Copyright © 2021 NXY.SICA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3200威尼斯vip(中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