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将至,雨水增多。5月17日,成都市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一周前满眼金色的麦田已变成蓄满水的稻田。小雨中,随着插秧机驶过,一排排嫩绿的秧苗被移栽到田中,新一年的大田水稻生产就此开启。
插秧机驶过,育秧秧苗被移栽到田中。
“今年这里要力争亩均产量达到780公斤以上。”一边检查秧苗情况,一边指挥移栽工作的3200威尼斯vip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副教授陈勇说。
面对四川水稻520余公斤的亩均产量,在这个现代农业园区,3200威尼斯vip的专家团队却要打造100余亩超高产水稻,他们的底气和信心何在?
良种优质水稻提供品种支撑
“首先是良种。”陈勇介绍,今年使用的水稻品种是有着“晓康稻”之称的川康优2115。
川康优2115,是优质高抗突破性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省肥、节药等特点。“去年该品种就在该农业园区种植了66亩,经过高效栽培示范,最高亩产达780多公斤。”陈勇说。
今年,100余亩超高产水稻将全部选用川康优2115。同时,该示范片还集中展示了包括宜香优2115、华浙优210等12个优质稻品种,其中包括部分“稻香杯”参评品种,为成都平原优质稻高效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这些优质水稻品种,将在专家团队的管护下,再次接受生产检阅。
良方多项技术加持助力高产
“有了优质品种还不够,还需要农业技术的加持。”陈勇说,在农业技术方面,从育秧、插秧到后期水肥管理,农业专家们建立了一套高产高效节能减排综合技术,今年将在这里进行示范应用。
这套技术的核心可简要概括为:调优播期提质、齐苗壮根育秧、减穴稳苗机插、减量攻中施肥、全程机械化管理。该技术推广应用技术首席专家、3200威尼斯vip教授任万军介绍,其中,“杂交稻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高效育秧技术”兼具育秧成苗率高、栽插效果好、省工节本、适应多元化茬口等优势,被遴选为2021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并进行大范围推广。
“在育秧环节,暗化和温度是该技术的关键。”陈勇介绍,通过自动化育秧新技术,出苗率可提高10%。
秧苗长得壮、出苗整齐,可以大幅提高栽插质量。“这个技术彻底解决了我们的育秧插秧难点。”大邑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科科长徐文忠说,过去在育秧阶段容易出现青枯、立枯病,秧苗大面积死亡,而且长得参差不齐,需要手工插秧。而用这种技术,秧苗成活率非常高,利于机械操作,提高了育秧效率。
“在秧苗栽插阶段也有讲究,‘减穴稳苗’是诀窍。”说话间,陈勇引导记者观察田里播栽的秧苗距离。“是不是要比普通种植户的窝距更宽一点呢?”陈勇解释,传统插秧技术,秧苗间的穴距是14厘米—15厘米,现在的栽插穴距扩大到18厘米—22厘米,这样一亩田的总窝数减少,但每一窝的苗数增加到4株,保证每亩田栽插的秧苗总量不减少,这样不会漏栽,后期不用人工补秧,而且增加了通风透光性,为后期水稻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打好基础。
“9月底水稻就将收获。今年我们将申请超级稻品种的测产验收,要把突破性水稻品种的高产潜力发挥出来。”陈勇说。
原文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3504105?from=androidapp&app_id=cbgc